佛光會員應如何教育子女

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以在家信眾為主,生活上均以家庭為重,現代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如何教育子女。所以今天我特地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提出八點意見,供大家參考︰

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不在言多,而重身教;不在訓示,而在開導,一切的教育都必須先讓子女懂得「信受」。不信受,如同「天降甘露,不滋潤禾苗,禾苗不能成長」;又好比將淨水灌入缺角、染污、倒置的器皿,無論水量多寡,總是徒勞無功。

每部佛經均以「如是我聞」開頭,以「信受奉行」結束,這是說明信受」的重要性。子女們若能從小懂得以謙下心、清淨心接受善言,奮發向上,才能漸有所成;懂得以慚愧心、懺悔心接受指責,改過遷善,才能日有所進;懂得以忍辱心、平常心接受挫折,不怨天,不尤人,才能平心靜氣,度過難關;懂得以包容心、諒解心接受別人,不比較,不計較,才能心胸寬闊,廣結善緣。

人我相處之道在彼此恭敬禮讓,所以古聖先賢非常注重恭敬的修持,經云︰「佛法在恭敬中求。」「端正從恭敬中來。」在原始佛教的《阿含經》中,許多章節都載有佛陀教導父子、夫婦、朋友、上下之間互相禮敬相處的方法,後世的祖師大德們訂有許多禮儀清規,為的就是要規範倫理,健全僧團;而周公制禮作樂,維繫倫常,國祚因而綿長穩固。後來,「禮崩樂壞」,國勢頹唐,四分五裂的結果,形成春秋時代互相爭霸,生靈塗炭的局面,孔子因而大力提倡禮義的教化功能,主張︰「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」嘗謂︰「其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」的確,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,兄友弟恭,親愛朋友,尊重師長,就不會作奸犯科,倒行逆施。所以,我們想要子女們將來擁有健全的道德觀念,良好的社會關係,必須從小養成他們禮貌的習慣。

現在的社會之所以暴戾之氣囂張,就是因為人們沒有從心裡建立起尊重生命的觀念。我們常看到一些青少年以虐待動物為樂,甚至作父母的還帶著子女們去釣蝦、銼魚、吃海鮮、獵動物。由於他們從小不知道生命的可貴,所以長大以後,自然好勇鬥狠,殘殺成性,不但造成社會亂相,也為自己招來無邊禍患。

經云︰「一切皆懼死,莫不畏杖痛,恕己可為譬,勿殺切行杖。能常安群生,不加諸楚毒,現世不逢害,後世常安穩。」父母愛護子女,應該告訴他們眾生一體,易地而處的觀念,培養他們仁慈護生的美德,崇尚和平的性格。

貪逸惡勞是人類的通病,由於貪逸,造成精神散漫,做事就不容易成功;由於惡勞,所希求近利,求速成,遇到挫折困難就退縮不前,結果一事無成。所謂︰「勤有功,嬉無益。」歷史上許多偉人都是白手起家,精進有成。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,好吃懶做的人即使萬貫家財也會敗壞殆盡。所以,教育子女必須讓他們從小養成勤於勞動,勤於學習,勤於思考,勤於做人的本質。

機器不動就會生活A池水不流就會生蟲,懂得奮發向上,服務大眾的人,必定能夠突破一切險阻,開創遠大的未來。子女們努力勤勞,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,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。

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。」怨天尤人,不但於事無補,反而起惑造業,空費光陰。我們如果能擁有事事感恩的美德,對人生常懷希望,對社會常思報答,就不容易被一時的挫敗所打倒。佛門裡有一句話說︰「吃現成飯當知來處不易。」想想眼前的一粥一縷,一磚一瓦是經過多少人工的辛勤、多少血汗的結晶累積而成,我們應該心存感念。除了父母養育劬勞、師長諄諄教誨、大眾供給日用、國家覆護色身的恩惠之外,還有太陽供我光明,空氣供我呼吸,雨水供我洗滌,花草樹木供我欣賞,鳶飛魚躍為我良伴。我們應該時感慚愧,自己何功何德,而能領受宇宙世間的種種供給?一個人若能經常懷抱感恩的心情看待整個世界,必定覺得自己很富有,世間很可愛,不但沒有資格自暴自棄,無所事事,還會加倍勤奮努力,奉獻社會大眾,將快樂喜悅分享給別人。所以想要兒女擁有快樂通達的人生觀,在社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,就必須養成他們感恩的美德。

「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。」因為佛法不但是世間的真理,也是做人的根本,例如︰懂得因果業報原理的人,不但不會為非作歹,甚至會積極行善;懂得持守五戒十善的人,不但不會侵犯他人,甚至會喜捨布施;懂得以四攝法結交朋友的人,必定人緣很好;懂得以六度行應世接物的人,必定事業有成;懂得以四無量心利他無我的人,必定身心健康愉快;懂得以禪淨中道安排生活的人,必定過得幸福美滿。所以身為父母者,應該讓子女在心田裡種下菩提種子,讓他們從小就懂得愛惜自己的福德因緣,開發自己心裡的能源寶藏,從而負起人生應有的責任,完成圓滿的道德人格。

性情古怪的人不但人際關係不好,而且偏激易怒,悲觀消極,這些都與成長的境遇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為人父母者應該時時注意子女的心態,最重要的,就是在平日培養他們合群的性格。

佛經中說的五種非人︰「應笑而不笑,應喜而不喜,應慈而不慈,聞惡而不改,聞善而不樂。」可說一語道盡性格異常的現象。怎樣才算是性格正常的人呢?一個性格正常的人,首先,應該隨緣合眾,即使自己一無所有,無法幫助別人,也要隨心歡喜,隨口讚歎;其次,應該慈悲應世,隨時隨地,盡己所能,為人拔苦與樂;第三,應該聞過能改,懂得認錯回頭,改往修來,才能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;第四、應該與人為善,互助合作,團結一致,共成美事。父母應該以各種方式善誘子女養成合群的性格,好讓他們將來都能立足社會,與人共事。

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先是需要衣、食、住、行來給予溫飽,然而隨著年齡的成長,一旦基本的欲望滿足之後,就會想要去尋求解除煩惱,離苦得樂的方法,尤其在接觸五花八門的社會之後,身心常感茫然,如果這時能擁有正確的信仰,就能幫助我們度過種種風風雨雨、毀譽得失。佛教信仰的對象?佛陀,不但具有歷史的真實性,而且道德高尚,戒行清淨,智慧圓滿;佛教信仰的內容,主要在教人探索內心的寶藏,追尋大我的人生,擴大無限的心胸,實現自我的價值,這些不但能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安身立命,解脫煩憂,更能讓我們開展無邊的眼界,得到究竟的喜悅。所以,各位身為佛光會員的父母們,將財富傳給子女不一定能讓他們得到幸福,信仰的情操才能讓他們受用無窮。希望大家經常帶子女們前來聽經聞法,參加佛光會的活動,讓他們在無形中得受法益。所謂︰「千年暗室,一燈自明。」「燈燈相傳,分燈無盡。」將佛法信仰的明燈流傳下去,照亮自他,才是最珍貴的傳家之寶。

總之,父母們不要只偏重子女們知識技能的獲得,最重要的,是要照顧到他們身心的健康,養成他們信受的教育、禮貌的習慣、護生的觀念、勤勞的本質、感恩的美德、佛法的認知、合群的性格、信仰的情操,讓他們將來都能走在康莊的大道上,享受幸福美滿的人生。

往上